改善注塑制品中有浮絲的模具的措施:
1.模具澆注系統與“浮纖”現象的形成密切相關。針對玻璃鋼流動性差,玻璃纖維和樹脂兩種組分流動性不一致的情況,流動距離不能太長,熔體要快速填充到型腔內,保證玻璃纖維分散均勻,以免因沉降分層形成“浮纖”。
因此,澆注系統設計的基本原則是流道截面要大,流動要直而短。應采用粗短主流道、分支流道和粗澆口。澆口可以是細的、扇形的、環形的,也可以是多澆口的,使材料流動混亂,玻璃纖維彌散,降低取向。
而且要求有良好的排氣功能,能及時排出玻璃纖維表面處理劑揮發產生的氣體,避免焊接不良、缺料、燒傷等缺陷。
對于手柄蓋模具的澆注系統來說,長流道流動是造成“纖維上浮”現象嚴重的一個因素,但這是模具結構的需要,不能縮短。因此,只能調整流道截面尺寸、澆口形式和尺寸。當澆口改為扇形澆口時,澆口和流道的尺寸會在試模過程中逐漸變大。
2.另外需要注意的是,“浮纖”往往出現在塑件壁厚較大的部位。這是因為熔體在那里有很大的流速梯度,熔體流動時速度高,而靠近型腔壁的速度低,使得玻璃纖維上浮越來越慢,導致滯留堆積形成“上浮纖維”。因此,塑件的壁厚應盡量均勻,避免出現尖角和缺口,以保證熔體流動順暢。
改善帶有漂浮纖維的注塑制品成型工藝條件的措施:
制定合適的成型條件對改善“浮纖”現象非常重要。注射成型工藝因素對玻璃鋼制品有不同的影響。這里有一些可以遵循的基本規則。
1、溫度
首先是桶溫。由于玻璃鋼的熔融指數比未增強塑料低30% ~ 70%,且流動性差,所以料筒溫度應比一般情況高10~30℃。提高機筒溫度可以降低熔體粘度,改善流動性,避免填充不良和熔接不良,有助于增加玻璃纖維的分散度,降低取向度,從而獲得較低的制品表面粗糙度。
但是,機筒溫度并不是越高越好。過高的溫度會增加尼龍聚合物氧化降解的趨勢,顏色略有變化,嚴重時會結焦發黑。
在設定料筒溫度時,加料段的溫度應略高于常規要求,略低于壓縮段的溫度,以利用其預熱作用,減少螺桿對玻璃纖維的剪切作用,減少局部粘度差和對玻璃纖維表面的損傷,保證玻璃纖維與樹脂的粘接強度。PA6+33% GF的熔融溫度為275~280℃,z高溫度不應超過300℃。機筒溫度可以在這個范圍內選擇。
其次,模具溫度。模具與熔體的溫差不能太大,以免熔體充冷時玻璃纖維沉積在表面,形成“浮纖”。因此,需要采用較高的模具溫度,這也有利于提高熔體的填充性能,增加熔接痕的強度,提高制品的表面光潔度,減少取向和變形。
但是模具溫度越高,冷卻時間越長,成型周期越長,生產率越低,成型收縮率越高,所以越高越好。
模具溫度的設定也要考慮樹脂品種、模具結構、玻璃纖維含量等。當模具型腔復雜、玻璃纖維含量高、充模困難時,應適當提高模具溫度。對于PA66+33% GF的汽車把手蓋,我們選擇的模具溫度是110℃。
2、壓力
注射壓力對玻璃鋼成型有很大影響。較高的注射壓力有利于填充,提高玻璃纖維的分散性,降低制品的收縮率,但會增加剪切應力和取向,容易導致翹曲變形,脫模困難,甚至溢邊。因此,要改善“浮纖”現象,需要根據具體情況,將注射壓力提高到略高于未增強塑料的水平。
注射壓力的選擇不僅與制品的壁厚和澆口尺寸有關,還與玻璃纖維的含量和形狀有關。通常,玻璃纖維含量越高,玻璃纖維長度越長,注射壓力應該越大。
螺桿背壓對玻璃纖維在熔體中的均勻分散、熔體的流動性、熔體的密度、產品的外觀質量和機械物理性能都有重要影響。通常稍高的背壓有利于改善“浮纖”現象。
但過高的背壓會對長纖維產生很大的剪切作用,容易使熔體因過熱而降解,導致變色,力學性能變差。因此,將背壓設定為比非增強塑料稍高就足夠了。
3.注射速度
采用較快的注射速度可以改善“浮纖”現象。提高注射速度可以使玻璃鋼快速填充模具型腔,并使玻璃纖維沿流動方向軸向移動,有利于增加玻璃纖維的分散度,降低取向度,提高熔接痕的強度和制品的表觀光潔度。但要注意避免因注射速度過快而在噴嘴或澆口處出現“噴濺”現象,造成蛇形缺陷,影響塑件外觀。
4.螺桿速度
塑化玻璃鋼時,螺桿轉速不宜過高,以免摩擦剪切力過大對玻璃纖維造成損傷,破壞玻璃纖維的表面界面狀態,降低玻璃纖維與樹脂的粘結強度,加劇“浮纖”現象。特別是當玻璃纖維較長時,部分玻璃纖維會斷裂,導致塑件強度不均,產品力學性能不穩定。
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高料溫、高模溫、高壓力、高轉速、低螺桿轉速的注射有利于改善“纖維上浮”現象。
資訊熱線:023-86172209
手機:136-2760-0558
公司地址:重慶市九龍坡區九龍園區火炬大道13號3幢
網址:www.nodebody.com
渝ICP備19002125號-1 Powered by 祥云平臺 生育津貼 停車場管理系統
技術支持:重慶卓光科技
![]() |
掃一掃,微信咨詢 |